在钢轨上编织安全网的“缝纫师”
4月的东北大地,春寒料峭。凌晨3时的长春北站调车场,一束强光刺破夜色,连结员王晓飞正猫着腰,在车列间来回穿梭,他手中的强光手电在检查车辆时不时照射出耀眼的光芒,车钩连挂时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在寂静的站场格外清晰。这是2025年春季最普通的一个夜班,也是王晓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的工作缩影。
在铁路运输的“幕后战场”,调车组被称为列车编组的“缝纫师”。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分散在各股道的车辆编织成完整的列车,用“火眼金睛”的检查,为万里铁道线筑起安全屏障,这群默默无闻的调车人是确保运输安全的中流砥柱。
14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让调车作业难度倍增。在室外连续淋雨近三个小时的王晓飞在编组43109次列车时,发现第7位与第8位车辆的车钩中心线偏差超过规定值1厘米。“春季钢轨湿滑,车辆走行部隐患较大,别看这小小的1厘米,在长大下坡道可能造成列车分离的风险。”他立即拿起电台向调车长和调车区长进行汇报,经列检人员确认后扣车处理。“这样的毫米级的标准源于血的教训。2022年某站曾因车钩连挂不到位导致列车分离,造成区间停车事故。”王晓飞说道。如今,长春北站将“试拉五确认”作为作业中必须严格落实的环节,即确认车钩闭锁、确认钩舌销落槽、确认制动软管连接、确认折角塞门开放、确认车钩中心线偏差。
当晨曦微露,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从长春北站正点发出。王晓飞的工作没有旅客的掌声,没有媒体的聚焦,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弯腰、瞭望、连挂,但正是这千万次的重复,编织起了中国铁路最可靠的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