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目标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飞机“外衣”生产线在沈阳沈北新区开工
航宇智造大蒙皮生产线项目开工现场。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

航宇智造自研的800T纵横一体蒙皮拉伸机。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
中新网辽宁新闻4月8日电(记者赵桂华)以打造亚太地区最大蒙皮生产线为目标的航宇智造大蒙皮生产线项目一期建设,4月8日在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举行开工活动。
中国新闻社记者在项目开工现场了解到,该生产线预计今年年底交付使用,届时将形成月产16架份航空蒙皮的生产能力。航宇智造自研的蒙皮拉伸设备,产线具备可复制性,可培育国产化替代企业,将全面提升飞机蒙皮制造规模。“这是我国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对于突破国内大飞机蒙皮制造‘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化替代具有重要意义。”沈阳市沈北新区区长于胜林说。
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廷宝、沈北新区委书记吴军等领导出席当日开工仪式。

沈北新区区长于胜林在开工仪式上致辞。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
将形成年产192架份航空蒙皮生产能力
航空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衡量地区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飞机蒙皮是指包围在飞机骨架结构外且用粘接剂或铆钉固定于骨架上,形成飞机气动力外形的维形构件,相当于飞机的“外衣”,是关系到飞机使用寿命和机身安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生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对提升我国航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抢占全球高端制造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立足覆盖空客A220、A320、C919、C929以及多个型号的蒙皮制造全工序,交付出的成品零件应力分布均匀,能大幅提高蒙皮强度。项目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一期投资3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92架份航空蒙皮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超5亿元。

航宇智造蒙拉机铣空客A200项目前机身蒙皮样件。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
航空航天城集聚了130家科研和生产单位
当前,沈北新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全市“双核一基地”建设,锚定打造“空天产业新引擎、青年活力新场所、生态智慧新都市”的宏伟目标,举全区之力建设沈阳航空航天城,集聚了130家航空航天领域科研和生产单位,初步构建起涵盖上、中、下游的航空全产业链,产业产值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科创生态日益完善、各类配套逐步完备,基本形成了“头部企业+高校院所+民企”的集群化、高端化、前沿化发展格局。
“从去年7月白鲸航线机头机翼的首架交付,到今天大蒙皮产线项目的正式开工,时隔9个月,我们十分欣喜看到航宇智造的又一崭新成果。”于胜林表示,希望航宇智造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产能,带动上下游合作伙伴一同投资沈北、扎根沈北、圆梦沈北,在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式发展中实现双赢共赢。

投资人代表北航校友私募协会会长张正喜在开工仪式上致辞。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鹏志致辞。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
展现“一盘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责任担当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当日开工仪式上,项目方多次为沈阳市和沈北新区的一流营商环境点赞。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工业强省、制造兴省”战略,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沈北新区主动担当、靠前服务,为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高效联动,展现了“一盘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责任担当;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着力做好企业生产生活管家和企业发展合伙人,在政策支持、生产保障、配套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运营团队的专业与高效为企业排忧解难。

航宇智造大蒙皮产线项目的落地建设标志着沈阳航空产业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对沈北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新社记者赵桂华摄
沈北新区将一如既往秉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始终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全要素支撑体系、全周期的生态赋能支持企业发展,全力保障项目加速建设、早日投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