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票改革:以科技创新赋能民生福祉

本站 冯雨竹

  近年来,中国铁路始终秉承“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在提升运输效能、优化出行体验、降低民生成本等方面持续发力。近日,国铁沈阳局推出的定期票改革,正是铁路部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惠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民生需求出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展现出了新时代铁路服务的新担当。

  精准施策,以惠民服务托举民生福祉。此次定期票产品的创新升级,充分体现了铁路部门对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的精准洞察。针对跨城通勤、弹性公务、探亲访友等不同场景,新增10档次数组合的定期票产品,覆盖10次至60次/30日的灵活选择,打破了传统“一刀切”的票务模式。例如,沈阳南站至辽阳站的二等座定期票最高可降低四成通勤成本,切实减轻了跨城工作群体的经济负担。这种“量体裁衣”的票制设计,既实现了公共资源的精细化配置,也让铁路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彰显了国有企业在服务社会中的责任担当。

  科技赋能,以智慧服务提升出行品质。铁路部门依托“铁路12306”平台的技术革新,构建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票务服务体系。本次改革中,购票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尤为亮眼:取消线路名称筛选步骤,支持通过发站到站信息直选产品,实现“一键式”智能匹配;支持席别、次数、产品的自由组合,配合刷身份证/二维码“随到随走”的无感通行模式,将传统购票环节压缩,提升效率。这种“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转型,不仅展现了铁路数字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更标志着中国铁路正从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服务集成商转型。

  创新驱动,以改革思维践行国企使命。从定期票产品的梯度定价策略,到“计次·定期票”专区的功能迭代,国铁沈阳局的系列举措背后,是铁路系统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战略决心。通过建立“需求导向-产品创新-技术支撑”的闭环机制,既激活了敦白高铁、长珲城际等线路的客运潜力,又探索出“精准补贴、普惠民生”的可持续运营模式。这种将公共服务属性与市场运作规律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为全国铁路网络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本,彰显了铁路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国铁路的每一次服务升级,都是对“交通强国”的生动注解。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普惠服务”到“精准供给”,铁路部门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着国企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