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上的列车“引航者”
“8调司机,加速压一钩。”“钩开了,减速……”凌晨1时许,在苏家屯站上行驼峰峰顶平台,连结员刘林身着工作服,一边右手提着提钩杆,一边左手握着对讲机与调车机司机和驼峰值班员进行作业联控。即使在寒冷的天气,他的额头仍渗出一丝丝细密的汗珠。
苏家屯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主要负责沈大、沈丹、苏抚等线路列车及沈阳枢纽小运转列车的编组、解体、改编等任务,如同一座“快递分拣中心”,将一列列需要解体的列车,按照不同车流方向的车辆,利用驼峰进行“分拣”,拆分、解散到不同的线路,按方向重新集结编组为新的列车。
“刚上班的时候,看到师傅们跟着机车车辆走,车辆从驼峰上溜下去,发出‘哐当’的碰撞声,那心里还真是有点发怵。”回忆起自己第一次接触提钩连结员工作的场景,刘林依然感慨万千。作为提钩连结员,他的主要任务是紧跟着时速10公里的货物解体车列,将车辆之间的车钩,按照调车作业计划进行抬钩分解。这不仅需要熟练的作业技能,还需要充沛的体力和高度的专注力。
“连结员,3道11116次列车准备解体,注意车辆走行状况”随着对讲机里传出一声声联控,刘林迅速拿起计划出场作业,并回复道:“3道11116次解体作业,连结员已准备好。”
4时许,伴随着刺骨的寒风,又一列待解体的车列缓缓推到了峰顶平台,这是刘林这个夜班的第15批作业。只见刘林沿着运行中的列车来回行走,随着每一次抬手,一节节车辆与车列分离开来,沿着驼峰向调车场内的不同股道溜去。“提钩作业最重要的就是审核好计划,看似就只要轻轻一提,车列的解体就完成了。但这需要连结员对计划、车号的核对,以及对提钩位置和时机的把握。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失误,提错钩导致车辆溜入错误的股道。
除此之外,据刘林介绍,他们不仅要把握好提钩的时机,还要重点盯控每一辆车的钩销,风管,闸链等,观察每辆车的走行状态。“如果溜放的车辆风管存有余风,车辆就可能在未进入股道前停下来。这样,后面溜放的车辆与停止的车辆发生碰撞,极易造成事故。”
“我们是一颗颗螺丝钉,像我们一样坚守在岗位上的还有很多。我们确保的不只是列车运行的安全,更是在为万家灯火送上温暖。想到亲手解体的货物列车,能将物资送到千家万户,我就觉得工作都有了动力,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刘林笑着说道。
日出时分,一列列井然有序的货运列车整装待发。初春的天气依旧寒冷,无数调车人员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岗位上,守卫着列车的安全。他们是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工作者,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执着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