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全面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沈阳苏家屯区一季度5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3月17日 15:43


  中新网辽宁新闻3月17日电(记者 赵桂华)沈阳添味食品二期项目将在今年10月投产,届时将把辽宁特色美食产品带向全国以及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辽宁锦达模具智能装备产业园,将突破航空航天模具“高精尖”材料工艺,锻造电子、家电高精模具“东北精度”的硬实力,吸引长三角、珠三角模具企业“北上”,把产业园建成东北模具产业的“新地标”,让苏家屯成为全国模具产业布局的战略支点……

  3月17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家屯区委书记李逸群在沈阳市2025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动员大会苏家屯区分会场表示,“今天集中开工的52个重点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民生保障等领域,这些项目的建成必将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更为苏家屯区乃至沈阳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力推进“谋立推建产”

  中国新闻社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今年以来,苏家屯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高水准、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以“项目为王”为导向,全力推进“谋立推建产”,全面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水准开展项目谋划储备。2025年,苏家屯区紧紧围绕“十五五”期间重点发展方向,紧盯“两重”“两新”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全方位、全领域谋划项目。全年预计谋划项目500个以上,总投资规模突破3000亿元。截至目前,已谋划储备宸瑞机器人等重点项目354个,总投资2224亿元。

  高效率推动项目签约落地。以《2025年全员招商行动方案》为引领,聚焦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全力推动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1-2月份,实现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86亿元;落地项目23个,总投资47亿元,提前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

  高标准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效能,坚持提前谋划、精准调度、靠前服务,全力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问题,确保项目高效推进。2025年,全区计划开复工重点项目210个,目前已储备国药控股沈阳智慧医药供应链产业园等重点项目174个,总投资达763亿元。

  高质量促进项目竣工投产。苏家屯区持续细化项目落地、开工、入统包保机制,构建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增效体系,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盛京厚德医院一期已于3月1日正式开诊运营,添味食品总部、昊明总部等项目将在年内竣工投产。全年竣工项目预计突破100个。

  添味食品二期今年10月投产

  沈阳添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龚三军说,该公司总投资2.02亿的二期工程,着力打造东北地区具有后发优势的现代化智能化、绿色食品工厂。预计将在今年10月建成相继投产,企业积极响应贯彻省级政府提出的“辽品兴辽,辽品出辽”的号召和战略,弘扬辽宁餐饮文化力争把辽宁特色美食产品走向全国以及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

  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3.0万平方米智能化、数学化流水生产线,川渝特色品鉴技术中心3000平方米,现代化冷库(速冻、冷藏)5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8000平方米。正式落成后三到5年内实现产能1.5-2.0万吨,产值5亿元,能够带动全市就业400-50 0人,带动该市基地1.5万亩,就业及基地年增收户均达10万元。实现税收1500万元。

  “二期工程的顺利建设,离不开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项目的前期审批到土地的规划使用,再到各种惠企政策的落实,每一个环节都积极为企业保驾护航排忧解难。”

  建设东北模具产业的“新地标”

  沈阳锦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云宽在开幕式上表示,辽宁锦达模具智能装备产业园自2023年开始建设,在苏家屯区委区政府工作专班牵头下顺利推进落地。目前,一期完成建设90%,汽车航空铝镁合金压铸件精密部件智能制造基地、汽车内饰塑料件开发制造、航空模具工装夹具开发制造等项目于今年7月份陆续入驻投产。二期意向入驻模具非标设备开发制造、汽车航空模具检具生产、模具检测中心等项目,招商覆盖75%。园区完成“模具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人才学院”、“金融中心”、“孵化中心”的三年规划方案并逐步落地建设,为完善“一平、两院、四中心”服务体系,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园区夯实基础。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苏家屯区‘保姆式’服务的支撑——从土地审批到电力配套,从开口拔树到管网接驳、从政策兑付到企业诉求,区政府专班多次调度办公,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雪松速度和温度’。”

  李逸群表示,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抓项目就是稳增长、抓机遇、谋未来。市区两级将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之以恒优服务、解难题、强保障,全力以赴强化惠企政策,竭尽所能降低要素成本,让企业安心建设、放心经营、舒心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