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Nature子刊发表中国医科大学胸外科与东北大学研究成果 揭示肺癌年轻化现象关键因素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3月01日 14:07

  中新网辽宁新闻3月1日电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胸外科杨雪鹰教授团队联合东北大学费腾教授团队,系统研究了年轻肺癌患者独特的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并提出了可行的治疗策略,研究结果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体检筛查的普及,早发肺癌(小于40-50岁)的发病率正在大幅上升。与中老年肺癌患者相比,目前对年轻患者肺癌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对早发性肺癌的生物学机制,如基因、转录组、信号通路和免疫特征等,尚无系统描述。

  针对这一日益凸显的临床难题,杨雪鹰教授团队开展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并联合东北大学费腾教授团队,对早发性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转录表达及免疫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早发性肺癌患者基因突变率高达90%以上,且与老年患者相比,存在显著不同的基因突变情况。如早发性患者中HER2和ALK基因突变较为常见,且突变模式与老年患者不同。而目前已报道的肺癌患者中HER2基因突变率仅为2-5%左右。此外,研究也揭示了早发性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微环境缺陷:年轻患者的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存在免疫抑制。

  同时,该研究提示早发性肺癌患者基因突变率非常高,而针对HER2、EGFR及ALK等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可能是早发性患者的有效策略,未来需要进一步评估、完善这些疗法。

  《Nature Communications》多位审稿人评价,这些发现“令人鼓舞”“为深入认识早发性肺癌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和切入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