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春运的轨道车司机
1月22日天微亮,一位身穿黄色工作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手拿检查锤猫着腰,专注地检查停在整备线上的轨道车。他就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鞍山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轨道车司机王洪运。
轨道车属于铁路专属的自轮运转特种设备,主要服务全段管辖地区的路料运输、应急抢险等工作。车上搭载升降作业平台和吊臂,能够高效率卸载或装运大型物料,凭借高运载能力和极强的稳定性,轨道车成为线路维修和施工作业必不可缺的一项设备。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轨道车司机,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更要取得铁路自轮运转车辆驾驶L3资格证,还必须熟知铁路线路车站、股道、坡度、曲线、桥梁、道岔等多项数据。同时还要掌握轨道车的检修、保养工作。
参加工作28年的王洪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头不高,瘦瘦的,其貌不扬。“王洪运是老司机了,跟他出车放一百个心。”是大家对他一致认可的一句话。自1997年进入轨道车工区以来,他驾驶轨道车跑遍了管内沈大线、辽溪线、苏抚线、沟海线。安全出勤7000多次,驾驶出行14.2万多公里,配合大中修施工封锁540多次。“作为轨道车司机,业务技术是基础,不断学习是关键。”这是他对工作最深的感受。
初到轨道车工区时,为迅速强化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王洪运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技术,晚上回到家翻看专业书籍。在行车过程中,他紧盯师傅的每一步操作,一有机会就向师傅请教;在检修轨道车时,他不怕机油脏、不怕钻车累,不断摸索研究,对轨道车各配件反复进行拆、装、修,以便尽快熟悉各部结构。他把师傅教授的实践经验与在专业书籍上看到的理论知识对照整理成笔记,一有空闲便拿出来翻看复习,让自己快速成长。
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望,进入轨道车工区第一年,王洪运就顺利通过考试,取得轨道车副司机驾驶证。而他并未满足,继续坚持为自己“充电”,又通过不断努力,于2002年考取了轨道车正司机驾驶证。2008年,他获得段第十三届轨道车司机技术表演赛第一名,2009年获得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2018年获得集团公司“技术标兵”称号,2019年获得集团公司第二十三届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能手”称号,2023年获得集团公司轨道车司机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2024年获得集团公司工务系统优胜奖。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他成为工友们心目中名副其实的“老司机”,随着轨道车技术的不断更新,王洪运始终都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
“第一次看到黄色轨道车这个大家伙,我内心跃跃欲试,想象着自己开着轨道车得多威风。”说起第一次接触轨道车,王洪运记忆犹新。28年来,每次出车前,王洪运都要提前1小时对轨道车进行全面检查,从车辆的水位、油位及走行、传动、制动、悬挂系统,到各种螺丝、螺栓都要细细检查,缺油的部位及时予以补充,关键部位的螺丝一一复紧。检查确认后再填写当天的机车保养记录,核实轨道车行车数据监控信息,然后等待调度的发车指令。“春运期间,我们不像其他火车司机那种直接服务旅客,轨道车主要给各车间装卸材料,服务设备检修。”王洪运认真地说。只见他单膝屈伸,右手拿着检查锤认真检查轨道车状态,并时不时地用手摸摸轨道车部件。不一会儿,他就钻入轨道车底部的一、二轴之间,检查机车的底盘传动轴、悬挂件和制动拉杆。
1月22日,恰逢传统节日“小年”,早上6时30分,王洪运登上轨道车,确认线路、道岔信号无误后,熟练地完成点火、操作离合器、挂挡、缓解制动器等动作,操纵着橙黄色的轨道车向苏家屯站出发。今天的任务是8点参加苏家屯上行驼峰场收轨作业,10点10分至12点10分,苏家屯上行出发场收轨作业,14点30分苏家屯下行出发场卸轨料,然后返回苏家屯客场轨道车库内装维修钢轨。由于春运期间来往列车增多,“天窗”作业时间紧张,王洪运和他的同事也争分夺秒,每一次出乘对于王洪运来说,都像是一场战役。为了保证春运期间施工路料能及时运送到点、废旧料回收到位,为线路设备养护提供有力保障。在行车过程中,他不容许自己有一丝马虎,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手比眼看、准确呼唤、专注瞭望、确认信号,每一次严格执行作业标准,不漏一个步骤,保证每一趟出乘都安全平稳可控。
入行轨道车司机以来,王洪运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 、懂一行精一行的工作信念。从驾驶最早的秦岭 QZC-160型轨道车,到现在的ZCY300-2型轨道车,他总是利用闲暇时间研究琢磨各类型轨道车的保养、应急处理及操作技巧。如今,他已经熟练掌握了8种轨道车的操作要领。
轨道车司机这项工作流动性比较大,常年野外作业,且作业时间一般都在晚上或者是凌晨,每次施工的地点也都不一样,为了这个每次的施工,王洪运每次都要提前出发做好准备。今年已经是他作为轨道车司机参加的第28个春运。“春运期间轨件的装卸、运输更加地频繁,虽然不能直接服务旅客,但我们工务系统是铁路安全运输的基础,看到每一趟列车的平稳通过,我们感觉自己做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他骄傲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