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沈阳市和平区八经小巷醉咖香

中新网辽宁 2024年12月11日 18:14

  作者 康乾

  醉过酒,醉过烟,醉过茶,醉咖啡的滋味却是初尝,且不只是因了那神奇的红豆,引我多巴胺爆棚,心驰神往的竟是这幽幽的咖啡小巷。

  正是桃花怒放,紫丁香含苞的季节,小雨淅淅沥沥地润着。天晓得,在这东北大都市奉天古城的喧嚣里,咋还藏着条上海滩弄堂般的幽幽小巷。盛极的桃花香气不再浓烈,蓬蓬勃勃地涂抹着小巷的街景;初结苞扣,娇容未显的丁香,却肆无忌惮地泼洒着略带丝丝苦涩的醇香。这清冽的香气合了春雨的湿润,又添加了咖啡的厚醇,在蜿蜒、曲迴千余米,坐拥咖屋近百间的咖啡小巷浓浓的,缓缓地流淌,精致地调剂出了咖啡小巷自己的味道。

  在昔日的博物馆旁,在错落有致的民国老建筑间,宽窄不等的巷子,装潢各异的咖啡屋,令人追思冥想的世纪前街景;粗犷、精致、简约、怀旧,妥妥地浓缩出了一隅民国风情。我独自在绵绵春雨中施施而行,品味着百年前的风情,仿佛呼吸到了当年的味道,耳畔隐隐传来马拉有轨车的摇铃声……然而,迎面扑来的却是埃塞俄比亚瑰夏咖啡的香甜丝滑、牙买加蓝山咖啡的绕舌神醉;巴西伊瓜苏的柔和而有力、夏威夷科纳黄油味的微微酒香……

  我饱胀鼻翼,贪婪地吸吮着小巷的生机,手中提着伞,却不忍撑开,不只是怕辜负了这贵如油的春雨,更舍不得搅散了咖啡小巷的香醇。心生感叹,不由想起明代诗人刘浦的诗句来:“绿水平桥北,青帘小巷西。酒香春瓮满,山色晚楼低。”吟罢驻足环视,默然间就看到了那块颇具历史沧桑的街牌:八经街。得知八经街咖啡小巷的火爆,还是源于眼下无所不知的互联网。起初是三三两两的帖子上传,或是有在咖啡小巷打卡的照片闪现,我想又是商家炒作。商品经济社会人们竞争激烈,昏头胀脑、精疲力竭无可避免,喝杯咖啡醒神醒脑、抗倦解乏,无可厚非。可喝咖啡便喝咖啡,咋凭空又弄出了个文化现象?眼下任何事物一跟文化扯上关系就有了几分神圣,就有了历史的厚重,就有了划时代感,就有了经济价值,于是决定不予理会。可没想到,网上却越炒越热闹,不但只限本市本省的游客,全国各地的帖子也越来越多。很多外地游客不远千里专程来沈阳八经街咖啡小巷打卡、拍照、品尝美味咖啡,回去后又发帖盛赞不止。突然我感觉不像是炒作,出于作家的敏感和好奇,便有了这次冒雨深入,探赜索隐。

  出于职业习惯,来之前我还是做足了功课的,弄清了八经街的前世今生。八经街的诞生,源于一百多年前的1907年。当时,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对内残酷镇压、对外闭关锁国,面对席卷全球的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视而不见,甚至极力抵制,终于引来了列强们的坚船利炮,致使狼烟四起,国之不国,民不聊生。国家割地赔款自不必说,还被逼迫“自我开埠”,同世界经济接轨。所谓“自我开埠”,就是设立“商埠地”,让洋人进来和我们的民族工商业自由竞争。就是这一年,奉天“商埠地”在美、日列强不平等条约的逼迫下诞生了。由地方政府征集一块土地,成立商埠局专门管理,让国外的金融、实业、官僚买办自由到这里租赁土地办公司、建企业。国内的民族资本也可以进来自由竞争。

  当年奉天的商埠地东起小西门外,西到被日本人霸占的南满铁路附属地的马路湾,总面积一万多亩。商埠地内以经纬度划街建路,如今的八经街,就是当年的奉天商埠八经路。奉天商埠地的开埠,使西方金融资本疯狂进入,一时间光银行就有十一家,英国的汇丰、法国的汇理、日本的横滨正金、朝鲜银行奉天支行等等。英、美、法、德、俄、日都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外来资本的进入也引来了大量民族资本的竞争。1918年,奉天巡抚张作霖指派财政厅长王永江,先后在商埠地投资兴办了南、北两大市场。南北两大市场的兴起,使奉天商埠地的经济发展空前火爆。光以八卦街为中心的南市场和以皇寺庙为中心的北市场,囊括的大小商铺就有三万余家,涉猎行业巨多,从实业加工到商品贸易;从金融信贷到信托典当;从洗浴旅店到酒肆茶楼;从跤场镖局到青楼妓院;从路边小唱到梨园影院,真是五行八作,无所不有。当年全国有四大娱乐圣地之说:上海的大世界、天津的劝业场、北京的天桥、奉天的北市场。

  八经街北靠北市场,南毗八卦街,而且所有的外国领事馆和外国银行都建在临近。南北两大市场的崛起,又使许多达官显贵、商贾巨甲趋之若鹜,来这里盖公馆、建官邸、开商行。一时间八经街成了奉天城的隆兴显贵之地。要说中街是奉天民族传统工商文化的中心,八经街就是奉天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时代文明的集散地。在这里,饮食文化的改变应该是首当其冲的,吃西餐喝咖啡就顺理成章了。这是我在历史尘封中找到的八经街咖啡小巷的前世,也该算是基因吧。我想那时八经街的咖啡屋和小酒吧不会少,因为有需求就会有买卖。至于是否已形成咖啡小巷,没有历史文献记载。

  据说现在的八经街咖啡小巷是形成于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那时也是国门洞开,外来的世界文明一股脑地涌入,外企、外商络绎不绝,美国、日本两大领事馆再次开张火爆,使八经街又找到了百年前的感觉。刚开始也是应需求而生的商业行为,没有反对,也没有扶持,犹如路边的小野花、林间的灵芝草,抵抗着风吹雨打,也享受着大自然的日月精华,渐渐的便越长越大。忽然一日,地方政府发现这些野花和灵芝不但美丽芬芳,且有顽强的生命力,于是就出手相助,帮着浇水施肥,创造好的发展环境,于是就了不得喽,这些野花和灵芝草竟蓬勃起来,一发不可收,成为了一种可人的文化现象。循着醇厚的咖香,一路在小巷观瞻缓行,犹如徜徉在百年八经街折叠的时空中。

  路上不时有三三俩俩的人们在拍照,或在装潢别致的咖屋前,或以某民国名人故居为背景,年轻人居多,也有些中老年在其中,还时有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外国人。他们的穿着几乎都很有特色,或靓丽时尚,或简约反朴,也有长发男短发女的文艺范夹杂其中。他们的表情基本轻松自然、恬淡,拍照时没有街舞大妈们那种大张大合的造型。在昔日省博物馆门前,我看到了一对穿着洋气,鹤发童颜的老夫妻在观瞻拍照,给他们拍照的中年男人叫他们爹地、妈咪。老夫妻们看着昔日博物馆的大门,似乎非常感慨,用英语兴奋地交谈着,不时还夹杂着几句东北方言,我猜他们是回国旅游的华侨,或者是祖上就去了港、澳的沈阳人。

  我不断走进一间又一间造型各异的咖啡屋,迎接我的基本是独特的咖啡香气和令人心静神迷的轻轻缓缓的音乐,还有或男或女,或年轻或年长的老板们得体的并不夸张的笑脸。咖啡屋里基本都是安静的,有的独自一人,一杯咖啡一本书;有的戴着耳塞,微闭双目听着什么。也有三三俩俩喝着咖啡聊着天,聊艺术的,也有聊股票行情和投资商机啥的,基本是轻声细语,少有粗门大嗓的。

  老板们都是在精心地制作着咖啡,精心摇动着手摇磨豆机,精心的制粉,精心的压坯,精心的调配、炮制天下各类咖啡美味,就如同在完成一件艺术品。小咖啡屋老板就是服务生,很少两个人的。我忽地觉得这咖啡小巷可比日本大阪蜚声世界的居酒屋,一间间简约古朴的小屋,散落于大都市的静街小巷,以精致的美食美酒,迎接天下食客。屋子虽小,却是大都市机体的一个个鲜活的细胞,既凝聚着民族的烟火味,又搏动着时代文明的心跳。我本想跟老板们聊些什么,聊聊八经街,聊聊咖啡小巷,聊聊咖啡小巷为啥这么火。可这静谧舒适的环境根本不给人夸夸其谈的条件,一切都在静谧中理会,在静谧中蔓延。我倏地觉得此时再不需要聊些什么了,一路走来的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已经给了我最好的答案。于是我便一杯一杯咖啡的喝,一间屋一间屋的拜访,直到心跳疯狂,多巴胺爆棚……

  我亢奋地站在咖啡小巷,思绪万千。百多年前清王朝腐朽没落、闭关锁国,使国家和民族贫困落后,终于被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被迫“开埠”,虽有了短暂的经济发展,可没有政治文明,国体先进,终不可持续。可百年后,还是这条八经街,因沐了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才真正蓬蓬勃勃发展起来。闭关锁国就意味着贫困落后,只有融入现代文明的共同体,和时代脉搏同跳,不断获取最新科技成果,优势互补,不断创新,才不会被一日千里的时代发展步伐拉下。我们民族已经痛失了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再不能作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看客。

  我突然觉得百多年历史的八经街就是一大杯浓缩的咖啡,加牛奶就是拿铁;加水就是美式咖啡;加香草就是香草拿铁;加奶泡就是卡布奇诺……

  作者简介:

  杨永信,笔名康乾,男,1953年生于沈阳,汉族。辽宁省作家协会员(1992年入会)、国家二级作家、中国诗赋学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员、辽宁省民俗协会常务理事、沈阳市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和平区文联副主席、和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沈阳市浑河文化研究会专家。

  1982年开始发表处女作,至今共发表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广播剧、民间文学等作品近四百万字,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九部,长篇电视剧一部。代表作有长、中篇小说《灵魂偷渡》《臭水沟沿的女人们》《春寒》等。作品先后获过“全国首届大众小说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