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 辽宁传媒学院团委打造“社团+”育人模式

中新网辽宁 2023年10月14日 11:47

  中新网辽宁新闻10月14日电 辽宁传媒学院学生社团“社团嘉年华”活动14日在学校体育场开展。全国百强社团、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队、沈阳市十佳社团等近百个学生社团活动现场精彩纷呈。辽宁传媒学院团委聚焦共青团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围绕思政理论学习、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打造“社团+”育人新模式,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引领青年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社团+”思政理论学习,筑牢青年信仰之基

  辽宁传媒学院红色研学调研团,不仅是一个学生社团,更是一个锤炼精神的大熔炉。”社团团支部书记龙海涛介绍。

  辽宁传媒学院红色研学调研团成立于2020年10月,是一个以彰显红色传媒人特色为主体的学生社团组织。伴随着社团的成立,社团团支部也随之成立。团支部以思政育人为重点,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放在工作首位,每周组织一次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宣讲+实践”的方式,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工作。同时,以“青马工程”培训班、网上主题团课“青年大学习”为载体,开展社团骨干理论培训,引领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谈及红色研学调研团,指导教师史忠强说:“通过坚持不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培训,我们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全面、勇于担当、一呼百应’的学生队伍。”

  “社团+”校园文化,用文化力量为学生思想塑形

  2023年10月,一场以党、团知识、生活常识为内容的知识竞赛在学校举行。参赛队员你追我赶、精彩纷呈,现场观众积极参与答题互动,选手们的激情洒满赛场,获得了全场观众阵阵掌声。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辽宁传媒学院团委书记杨亚超说。学校团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特长,成立绎梦话剧社、非遗调研社、皮具工作室、光影学社等特色文化社团,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节”“社团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团委以社团为依托,先后举办“强国复兴有我在”主题宣讲大赛、“辽传青年说”辩论赛等校园艺术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引领青年学生掀起红色文化学习热潮。团委贯彻落实学校新时代红色传媒人的培养目标,文化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社团文化融合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交出一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答卷。

  “社团+”志愿服务,增强青年的使命担当

  辽传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连续6年坚守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入选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13项国家级重点团队,获评辽宁省教育系统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入选沈阳市十佳社团 。通过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学生们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使命担当,积极争当雷锋精神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社团+”社会实践,助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 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引领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学校各二级学院学生社团密切结合社会化活动,引导学生投入社会化服务中去,在社会服务中锤炼社会责任、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期间能够更多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提高了我们沟通交往的能力,为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慕竟葳说。通过学校社会实践平台,他参加了助力高考、青年科普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将创新‘社团+’育人模式,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彰显共青团工作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用心用力谱写新时代思政工作新篇章。”辽宁传媒学院团委书记杨亚超说。(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