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车厢”:让安静成为一种选择
千呼万唤,高铁“静音车厢”真的来了!据“中国铁路”介绍,目前多趟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专门设有静音车厢。在12306App上购票时,旅客可选择带有“静”标识的车次。在静音车厢里,旅客可享受安静的乘车环境,车厢内语音播报音量是正常音量的30%-40%,乘务员提供一对一的到站提醒服务,旅客也需要配合遵守“静音”约定。
其实早在2012年,澳大利亚悉尼就已经在公共交通线路上推出了“静音车厢”的服务。2020年12月24日起,我国铁路部门也相继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至2023年4月,多趟“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专门设有静音车厢。禁止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是这次修订的新增内容之一,并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有的网友认为应该“反向操作”一波,将静音车厢和普通车厢比设置为7:1,甚至是将所有列车都设置成静音车厢。这类建议可以反映出网友们对于旅途安静的需求。但若是这样做的话,也会有些许弊端:若乘客遇到急事需要打电话,也只能等到列车到站时去站台;带小孩的旅客不光需要自己不发出声音,还需保证孩子在旅途中不吵不闹;睡觉打鼾的乘客在车厢中需要时刻保持清醒……
因此如果每节车厢都需要静音,难免会干涉到部分乘客的生活交往权利。车厢也是公共场所,不是私人密室,良好的公共秩序,安静舒适的出行环境,需要所有旅客参与维护。
大家要正确看待“静音车厢”。它的推出,是铁路服务方式的一个创新,目的就是营造“无打扰”环境,让车厢里的噪声尽可能的少一些、小一些,给那些需要安静、需要休息,享受安宁旅途的旅客带来良好的出行体验。并且,铁路部门在售票环节就给了所有旅客公平的选择,这也体现了他们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笔者认为,“静音车厢”的设置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对文明出行的鼓励和引导。高铁设立“静音车厢”,目的是为旅客提供更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同时暗示旅客车厢是一个公共场所,自己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暴露在公共视野中。一些过于大的举动,不该有的噪音,都有可能给他人带来不方便和反感,干扰别人的出行生活。
每个旅客都有享受安静旅途的权利,但是安静的旅途环境需要每名旅客共同营造。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谅解,与他人共同遵守公共场合的安静规定,让文明常伴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