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高层次人才来沈创业就业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

辽沈晚报 2023年04月20日 16:42

  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梯队、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打造高层次高素质青年人才集聚地,沈阳对青年科技人才始终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千方百计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沈创业就业。

  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梯队

  沈阳市制定的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的若干政策,在聚焦拓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通道、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转化成果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强化了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梯度培养措施。 实施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优秀青年基金计划),每年支持10名左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人才,给予每人50万元科研经费,强化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实施拔尖青年科技人才项目,按照“四个面向”方向,每年支持20名左右35岁以下青年人才,给予每人30万元科研经费,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创新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青年人才;

  实施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项目,每年支持70名左右40岁以下青年人才,给予每人10万元科研经费,培养一批承担重大科技任务或重点攻关课题、具备较强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

  实施留学回国青年科技人才项目,每年支持5-10名留学回国人员开展创新,给予10万元科研经费,吸引海归人才创新创业。

  每年将为400名左右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中的青年人才给予配套奖励,形成“金字塔”型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体系,逐步培养造就一支与我市经济社会、科技创新发展相匹配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转化成果

  政策聚焦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在服务沈阳高质量发展中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加大对转化科技成果、创新创业、促进科技经济融合的支持力度。

  对“带土移植”引进青年人才创办企业的,在前2年启动阶段,最高享受1000万元资金补助;在发展阶段,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将按照一定比例享受奖励,最高可达2000万元。

  在原来需经评审推荐等环节才能立项的基础上,探索配比奖励、免评即享方式,主要是对由青年人才承担的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博士启动资金项目按照省级到位资金1:1比例给予经费奖励。对青年人才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申报时不再编制资金预算,验收时不再进行专项审计,并推行“负面清单”管理,给予项目负责人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持续减轻事务性负担。

  打造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集聚地

  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振兴发展,对来沈的A、B、C类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100万元科研经费和“一事一议”解决首套购房;对来沈年薪30万元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分类分档给予3年资助。对在沈新设立的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资助;对来沈进入工作站的博士后给予最长两年每年10万元资助;对出站后到本市企业工作的博士后给予20万元生活补贴。对在企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可免除限制考核直接认定相应职称;从事未来产业领域的,可引进并直接聘任相应专业技术岗。对企业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紧缺青年人才,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对在企业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青年优秀工程师,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企业青年人才,最高给予5000元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广泛挖掘、培养、选树一批优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加大省级就业创业先进奖中高校毕业生的推荐力度。

  进名校传递“沈阳诚意”

  在不断提升青年对城市的体验感、融入感和荣誉感方面,市区两级领导带队,到清华、北大、上交等全国重点高校开展“招才引智”和“百校千企”人才对接系列活动,递出具有“沈阳诚意”的闪亮名片。

  依托“沈阳业市”舒心就业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就业协议书盖章、离校后报到等程序,推行高校毕业生6个月内体检结果互认措施,尽可能的简化高校毕业生求职程序。

  推行“一码”“一窗”“一网通办”制度,“三直一快”落实青年人才政策补贴“即申即办”“即申即享”,加快“政策找人”“服务找人”进程。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发放“新阳卡”,通过推送景点门票、电子消费券、优惠券,开展“彩虹跑”“校园音乐会”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吸引全国大学生沉浸式感受沈阳吃、住、行、玩各个领域。

  辽沈晚报记者 王琳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