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馆藏九霄环佩琴5月再次展出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杨博)4年前,国宝文物九霄环佩琴曾在辽宁省博物馆“又见大唐”展览中展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观众的关注,但一些观众因种种原因错过展览,没能目睹这张古琴的千年风韵而抱憾。4月18日,记者从辽博了解到,这件稀世珍宝将于今年5月再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据了解,辽博馆藏的九霄环佩琴长122.7厘米、肩宽21.1厘米、尾宽15.5厘米、底厚1.2厘米,采用松散质地、纹理顺直的梧桐木制成,以确保声音清越、动听。在古琴琴底,篆刻着“九霄环佩”四个大字。琴面上,镶嵌着13个由蚌壳制成的圆点,起到标记琴弦音位的作用。
辽博学术研究部研究馆员李琼璟介绍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存世的实物古琴最早是在唐代,辽博收藏的这张即为唐代中期古琴。目前,该张琴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九霄环佩’不是这张琴的名字,而是这一类琴的统称。‘九霄环佩’指的是此类古琴弹奏出的音色,如同仙女身上发出的琅琅悦耳的环佩之声,声入九霄。”李琼璟说。据记者了解,目前“九霄环佩”共存世四张,一张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张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张为私人收藏。
据辽博学术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王忠华介绍,按照展览计划,今年5月18日,“清音悠扬——古琴文化展”将与观众见面,届时,包括九霄环佩琴在内的多张古琴将一并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