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标准落地生根
3月1日,在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锦州北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内,集团公司“最美沈铁人”、2020年度国铁集团轨道电路技能竞赛状元、沈阳电务段裕国信号车间代助理工程师吕俊良正在向31名学员讲解ZPW2000轨道电路工作原理和故障分析。台上讲得用心,台下听得认真,这是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精准培训、锤炼精兵的生动一幕。
近年来,这个段按照沈阳局集团公司“十六字”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培训基地作用,通过建好培训基地软硬件设施、创新培训方式、抓实培训效果等,提升职工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职工专业技能素质,让标准在现场落地生根。
统筹谋划搭平台
这个段围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目标,创建实物化、实景式、实作性培训基地,有效提升职工培训的针对性。
在培训基地建设前期,这个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调研,并与一线职工座谈交流,倾听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明确培训基地功能定位,自主研发接触网隔离开关等实训设备,着力为学员们提供一个设施一流、教学优质、环境适宜的培训基地。
为满足培训基地实物化、实景式、实作性的建设要求,这个段将实训教学场所分为室内实训室及室外实训场。其中,室内实训室由信号、供电、探伤、轨道车模拟驾驶等8个功能性实训教室及电子阅览室、微机室等辅助教室组成,可以同时满足200余人进行理论和实作培训。室外实训场占地800余平方米,铺设完整的18号道岔1组、核伤短轨和接头6组,安置信号机1台,设立接触网杆7根,信号系统直连综合楼内的实训室,完全模拟施工现场,帮助全面提升职工的实战技能。同时,该实训场可实现工务、电务、供电等多工种联动教学,切实提升职工综合作业能力,打破专业壁垒,解决了各工种结合部的问题,为培养高铁综合维修人员打下基础。
该培训基地已经成为这个段提高职工标准化规范化作业水平的重要平台。同楼学习交流、同舍住宿生活、同堂共灶用餐、同场练功竞赛……在这里,学员们不仅可以充实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够借助先进的室内辅助设施进行实际操作,在高度还原作业现场的室外实训场进行现场实践。每天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分组交流,对当天培训的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同时复盘前一天的课程,及时温故知新,加深理解和记忆。
“刚入路时,一上线路我心里就没底,手忙脚乱。培训基地实训场和线路上的真实环境完全一样,在这里我可以反复进行实作训练,师傅们手把手、一对一地教我。上现场作业,我心里再也不慌了。”该段2021年度线路专业技能竞赛状元赵悦回想起在培训基地的收获时说。
积极探索新模式
“过去听别人讲课,往往是过耳不过心,现在自己讲课就不一样了,自己得完全掌握,才能给别人讲,每堂课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提高。”“草根讲堂”结束后,该段兼职教师、阜新综合车间供电工长何奇感慨地说。
为使职工真正学懂弄通,培训基地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在师资力量、教学方式、考评办法上下功夫,激发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个段盯紧课程质量,不定期邀请铁科院、集团公司业务部门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相关专业的业务标兵等进行授课,分享经验。他们将一线业务技术能手扩充到兼职教师队伍中,实施“业务干部每月讲,技术骨干每周讲,工班长每天讲”的“草根讲堂”制度,在“小黑板”上实行“挂图作战”“画图讲解”,并录制微视频发布在“钉钉”群内,供其他职工学习借鉴,促进全员“提素”。
为了教好“学生”,兼职教师们在上课前要翻阅大量规章制度,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精心准备教案,有的还在家反复练习,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这个段积极探索“场景式”培训新模式,拟定了36个应急处置场景的岗位练兵项目,每个项目包括相关知识、解决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开展“模拟回顾式”培训,不断强化主要工种对抢修机具的使用、典型故障的发现及处理、恶劣天气下应急处置等内容的指导培训,还原故障场景,模拟现场设施实景实作模式,使职工真实感受现场情景,较快掌握处置流程和技巧,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的。
“场景式培训实现了真实场景与理论课堂的同频共振,让职工学到的知识很快就能在演练中得到应用,更快更准掌握各项操作要领,极大提升了培训效果。”该段凤城东综合车间主任周波介绍道。
这个段瞄准高铁标准要求,积极细化各专业高铁培训规范,将作业指导书、应知应会、必知必会、各类规章等编成题库,方便职工学习参考,组织职工利用工余时间使用“赛事星”APP随时点对点考,在微机教室每月进行线下面对面考,切实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能力,增强标准作业的自觉性。
“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参加考试,而且利用通勤时间就能完成,还有题库可以抽空学习,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该段朝阳高铁综合维修车间党支部书记孙智刚介绍道。一人一机一卷,职工通过手机端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即可参加练习、考试,试题随机抽取,自动阅卷。考试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提升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许多职工每天坚持用手机答题,形成了线上比积分、线下常交流的学习氛围。
学用结合重实效
2月27日,辽宁朝阳站6号道岔反位第三、四块顶铁与腰轨间隙不达标,影响6号道岔定位到反位的功率曲线。按照以往既有线的处理办法,需要电务专业人员将问题录入工电一体化平台,制定整改方案,再联系工务专业人员后,申请“天窗”上道共同解决问题。而该段综合维修车间通过微机浏览发现曲线问题后,在当日例会提出该情况,当日“天窗”就将问题解决了,保证了设备带病不过夜。这得益于日常不断针对设备故障开展培训演练,职工可以更多地了解掌握结合部故障的处置方式,在处理结合部问题时更具备专业融合的优势,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真学真练,才能掌握真功夫。这个段把课堂“搬进”现场,以秦沈线2021年“5·26”转线施工为契机,组织70余名干部职工承担安全数据网转换、联锁关系试验、信号设备接入等任务,真正实现在现场锤炼队伍。
这个段利用实训设备将演练变成实战,改变了原来只讲理论的培训模式。同时,通过手把手教学的方式,按作业指导书内容对照设备进行讲解和训练,以模拟现场真实作业的方式,循环渐进、学以致用,切实提升职工实作技能,解决了学用脱节的问题。
“真刀真枪”的实训,有效提升了一线职工的业务能力。通过培训,该段新职电力线路工臧叶由刚到工区时经常不知所措的新手,变成了现在的技术骨干,以前处理一个接触网开关远动超时故障需要30分钟,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2022年,她在集团公司变配电竞赛中荣获第三名。
为了更好地检验培训效果,这个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深度融合,对线路、信号、接触网等8个主要工种制定了32项基础性实作技能培训模块,逐人、逐模块进行“过筛子”,实施档案化管理,并将认定结果与职工的生产作业和岗位绩效挂钩,使职工在实践中养成学习标准、落实标准的习惯,有效提升职工标准化作业水平。
这个段采取职工、班组、车间对抗赛的方式选拔优秀选手进行集中比武,通过轨道电路故障和道岔故障查找、接触网断线接续、轨道检查仪使用等14个竞赛项目,选拔出段、车间两级技术状元、标兵、能手158人,其中有3人在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
截至目前,该段共培育各类技术拔尖骨干120人,为高铁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