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振兴中医药事业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辽宁中医药大学“非凡十年 教育巡礼”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9月21日 10:18

  辽宁中医药大学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中医药大会、辽宁建设中医药强省大会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推进内涵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培养了大批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人才,呈现了统筹协调、特色优势突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新局面。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校区

  十年来,党建思政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辽宁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工作理念,紧密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抓党建,形成了“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质量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获评教育部的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样板支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发展环境,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家国情怀·忠孝思想”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校园十佳大学生”评选,积极培育向上向善文化。发挥党员爱心基金和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的作用,开展“暖心工程”等爱心助学活动,让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引领,创新开展“五位一体”作风建设活动。稳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立学校监察专员办公室,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018年,学校纪委荣获“辽宁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为全省获此殊荣的两所高校之一。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定期召开研判会,完善工作措施,牢牢把握党对校园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重视依法治校工作,调整依法治校机构,完善工作措施。

  2021年,学校举办2019-2021年度“两先两优”表彰大会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

  十年来,传承中医文化取得新成果。学校始终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人文社科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开发中医药文化网络宣传平台,推广优秀中医药文化成果,促进中医药文化普及;积极承担国家、省市级文化建设项目,推出一批实用的中医药文化产品。十年来,学校相继与东北育才学校、浑南实验学校、北塔小学、宁山路小学、大地小学等建立“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科普基地”。2021年4月,发布《青少年中医经典启蒙读本》。学校牵头在沈阳市宁山路小学召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暨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试点联盟建设大会,共商共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学校被授予“2020-2021学年度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博物馆于2020年4月正式更名为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管局、辽宁省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沈阳市首批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单位,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参观。2022年5月,辽宁省中医药博物馆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1年,学校与皇姑区教育局共建附属学校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山路小学和附属光明中学

  十年来,学科建设整体实力稳步提升。这十年,学校新增“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特色项目1个、省高校一流特色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14个,年均获经费1500万元;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全部进入省重点学科行列,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学科;创建国内首个中医术语学学科,标志着学校中医术语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中医康复学科引领和推动了中医健康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标志着学校中医康复学科建设在全国名列前茅。成功获批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获批护理及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至此,学校实现了主干学科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全覆盖,并涵盖了医、理、工、管、文、法学科门类,学位授权体系比较齐全。率先在中医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中医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医药标准化学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创建人才培养新平台。

  十年来,深化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围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发挥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调整成立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增设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养生学等5个新专业,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专业体系。获批成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标准化病人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4门、省级本科教学名师称号11人、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15项、全国教材建设奖1项、辽宁省首届教材建设奖11项。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模块,实现本科教学创新创业课程全覆盖。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类大赛中获奖403项,其中国家级奖16项。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大幅提高。率先开展中医经典等级考试,2019年全国中医药大会上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开展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

  十年来,创新发展工作成绩突出。聚焦社会需求,围绕创新发展主题,不断提升中医药科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承担纵向科研项目94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81项,科研经费超亿元。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新增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市级创新人才24人。与企业签署科技成果转化合同173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86项,荣获省部级等各项奖励40项。启动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并牵头共建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获批发布世界首个中药炮制类术语国际标准,成为我国首个主导并在ISO发布的中医药类国际标准。

  十年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集全校之力,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新增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6人(含引进2个)、岐黄学者3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人、“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1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青年岐黄学者3人,省级人才荣誉获得者59人,省级高校优秀团队5个,完成“杏林学者青蓝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项目人才89人。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各1个。博士后进站73人、出站34人。2022年上半年,我校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9项(其中有1项特别资助),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排名第3,省内高校排名第5。

  2022年,学校张静生教授当选“国医大师”,田振国、田维柱、杨积武教授当选“全国名中医”

  十年来,服务社会发展卓有成效。2020年初,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各附属医院共选派69名医护人员深入省内外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开展医疗支援;由学校专家参与的新冠肺炎应急攻关项目迅速研制5个院内制剂应用于抗疫前线。2022年4月,辽宁中医药大学整建制组建辽宁省援沪医疗队,紧急集结、逆行出征,在抗疫一线开启了中医救治“辽宁模式”,在与病毒的紧张赛跑的36个日夜中跑出了辽宁中医速度。彰显了中医药在抗疫中的强大功效,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师生暴雨推车、火车救人、基层创业、爱心支教、送医送药、敬老爱老……彰显了辽宁中医人的仁心仁术及社会担当,形成了以“好人现象”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和文化,连续4次被《辽宁日报》深度报道。学校获评“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连续两届获评“辽宁省文明校园”,多名师生被授予“最美沈阳人”“最美家乡人”“辽宁好医生”等称号。

  2022年,学校及各附属医院精选200名医护人员,组建整建制辽宁省援沪医疗队驰援上海抗击疫情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盛景在前头。随着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和辽宁“十四五”期间“中医药强省”战略启动实施,党和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中医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和广阔的发展舞台。辽宁中医药大学必将积极适应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需求,进一步推进辽宁省中医药教育、科技、文化和国际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为健康中国、健康辽宁建设和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中医药的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