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守正创新 融合发展 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渤海大学“非凡十年 教育巡礼”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8月29日 13:35

  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渤海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党建为统领,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突出内涵发展建设,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开拓创新、昂扬奋进的崭新姿态,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学校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党的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之中。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强化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动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健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建强配齐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施理想信念领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和文化建设“五项工程”,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科学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学校制定《渤海大学章程》,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科学调整机构设置,明确划分工作职能,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重要作用,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管理模式。学校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和辽宁省“华育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优秀学生。

2022年,渤海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优化专业结构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渤海大学是由锦州师范学院和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两所学校合并而成,文科和商科是传统优势学科。学校在发展好优势学科基础上,积极发展新工科和新文科,着力建设食品、自动化类等具有发展潜力专业,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建立了师范类专业、新工科专业、经管融合的省内优势专业和新文科专业四大类特色鲜明、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和专业群,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农学、化学、工程、计算机四个学科连年进入全球ESI前1%,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校有5个学科进入前50%。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省级特色(示范)专业、试点专业18个。获批国家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个,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8个师范类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2019年,学校提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基本驱动,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课外活动要素养、向校企合作要发展、向深化管理要效益、向社会各届要声誉”的发展战略,围绕课程建设、教学能力、队伍发展、质量保障等方面实施“六项工程”和“十项计划”,全力推动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步伐。持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将教育资源、教学经费、职称政策和教育评价向一线课堂倾斜,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提高服务引导学生能力,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援助体系,成立心理健康研究所,努力打造质量过硬的本科教育。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7年,学校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院校资格。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坚持“稳定、引进、培养、提高”的人才工作方针,不断健全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全力书写师资队伍建设“奋进之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加强编制管理、实施人才行动计划、改革职称评价机制、完善现代绩效分配制度、打造暖心工程五个杠杆,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化服务和支持,积极构建教师发展工作的议事协调机制。学校以突出高精尖缺为导向,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后备人选为目标,实施人才培育(支持)计划;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实施双师建设计划;以留住人才为目的,实施博士保障计划;以订单培养为手段,实施博士研究生预聘计划;以实际需要和贡献为前提,实施柔性引进的外聘计划;稳步推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明德工程”、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青蓝工程”、打造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的“启航工程”、激励教学和学术骨干取得更多标志性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的“鲲鹏工程”、培养“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的“匠心工程”、遴选培育教学和学术带头人以及各学科发展所需要领军型人才的“远翥工程”、激励表彰广大教职工主动参与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的“伯乐工程”,“八个计划”和“七项工程”有效推进了学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坚决破除“五唯”顽瘴固疾,不断完善职称评聘评价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首要条件,实现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引导教师安心教书育人。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近百人。

渤海大学励建荣教授研究团队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增强科研综合能力 扩大国际合作交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四个面向”,践行“四个服务”,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办学传统和特色,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一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推动科研创新转化为育人资源;另一方面充分依靠学校人才与科研资源优势,发挥高端智库作用,辐射带动辽西地区,为辽宁振兴和国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出台“2+7”系列科研政策,着力推进科研“放、管、服”,让科研更自主、更积极、更便捷;着力推进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增强科研内生动力;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凝练科研特色,培育科研团队;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着力推进优良学术生态建设,营造活跃、包容、民主的学术氛围;着力推进科教融合,促进科研育人;着力推进创新创业,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通过这些有效措施,进一步坚定信心,壮大发展态势,在融入辽宁新一轮振兴的大局中谱写渤海大学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2017年,渤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三五”以来,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近2600项,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1500余项,发表论文15500余篇,被SCI、EI、CPCI三大检索收录论文近4500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00余项。

  出台《渤海大学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意见》,整合学科优势和创新要素,广泛汇聚校内外优势资源,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发挥学校在食品科学、化学化工、新材料等方面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打造一批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校地校企合作平台,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不断加强智库建设,形成政策咨询研究高地,打造政府决策咨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东北亚走廊研究院、民营经济研究院等高端智库的建设,在民营经济发展、海洋研究、历史文化、边疆研究等重点战略领域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全国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渤海大学13个建设项目成功入选。

2020年,学校举行辽海发展高端智库揭牌仪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突出区位优势和办学特色,开展学术交流合作,推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不断提高国际化工作水平。十年来,学校受中外语言交流基金会委托先后与布隆迪大学、中非班吉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持续为国际中文人才培养、国际中文传播和中外人文交流贡献力量。2019年,学校与波兰华沙生命科学大学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产学研用”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打造面向教育对外开放、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和科研合作创新机制,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进程迈上新台阶。

2019年,渤海大学获评“辽宁省最美校园”

  发展成就鼓舞人心,美好蓝图催人奋进。面向未来,渤海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拥有一流学科专业、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特色鲜明、国内有知名度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