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潜心钻研的BIM达人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8月26日 16:21

  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26日电(王凌云)“爸爸,这个大奖状是参加什么比赛得的呀?为什么不是第一名?”听见女儿的问询,姜南岸摸了摸她可爱的小脑袋,会心地笑了。

  对于姜南岸来说,能够代表一航局参加集团首届建筑信息模型竞赛并取得个人“第四名”的成绩,获得“中交集团技术能手”称号的荣誉实属来之不易,回首多年来的BIM求学之路,那一个个扎实的脚印显得分外清晰。

  姜南岸,现任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大连地铁四号线项目部BIM主管。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转战新机场项目、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大连地铁项目等,从一名普通的施工员成长为一名项目BIM主管,这都归结于他在BIM技术上的潜心钻研。

  2015年,姜南岸在一次BIM技术培训上第一次接触BIM技术,从那时候起,学习BIM技术、用好BIM技术便成为一个小小的希望深埋于心。此后,他通过购买BIM技术操作要点、二次开发等书籍,BIM网课等方式自学BIM技术应用。也许源于对BIM技术的热爱,也许是工程人骨子里的聪慧,他很快就掌握了BIM技术的基础知识要领,也逐渐在项目上展开BIM建模实践。在大连新机场项目护岸沉箱及胸墙浇注方案编制过程中,他一连几日扑在电脑前,为了建模节点一气呵成,他往往是加班至深夜,眼睛干涩了,就滴上几滴眼药水。就这样,他靠着积极的操作热情和坚定的毅力,不仅完成工作任务,更是对软件的操作越发熟练。

  2017年,姜南岸调至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在这里,他迎来了第一次独立完成的施工图建模——海隧工程干坞模型的搭建。“由于当时没有可借鉴、可参考的经验,只能依靠自己历来的经验,不过,当时对图形方面理解也不是很到位,一开始建模的时候,我也是一头雾水。”姜南岸坦言。说来也巧,在一次与同事的闲聊请教过程中,一句不经意的话,却瞬间点醒了他这个梦中人。“我们如果能把平面图与立体图结合在一起,对照着观察,就能对结构的空间形状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姜南岸发现,通过这种方式为建模提供参照,模型表达更加准确,最终历时半个月完成干坞模型搭建。“第一次独立完成大项目的建模,心情特别高兴,那种成就感,是旁人无法体会的。”说起第一次独立完成建模,姜南岸的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在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工作期间,姜南岸先后完成包括干坞辅建区、南、北岸维护结构、南、北岸主体结构及设备用房及地质地层模型搭建。模型元素10万个以上,模型体量超过20G。

  “BIM建模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帮助项目团队解决实际问题。”姜南岸介绍说。2020年,大连湾海底隧道为保证首节沉管安装的节点工期,应领导要求,BIM团队提前进行了北岸暗埋段施工进度推演。经推演,他们发现,如果采用原计划拼装主体结构可移动式模板台车的方案,将会直接影响下一段施工进度,基于搭建空间受限,组装台车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原方案无法满足进度要求。在经与领导充分沟通后,领导同意推演结论,项目团队调整方案通过在施工场地直接搭设满堂脚手架支立模板,进而保证了节点工期。

  BIM建模是把图纸翻译成三维的过程,把数量庞大的图纸做细做精的工作量更颇为巨大,在常人看来翻译图纸的过程枯燥乏味,可姜南岸凭借着自己对BIM工作的热爱与帮助项目推进的决心,几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了BIM工作的前线。多年的历练与钻研中,姜南岸意识到BIM工作也是一门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了解现场施工情况与施工工艺,帮助现场解决施工问题,杜绝“想当然”。为了让更多人接触BIM、掌握BIM技术,姜南岸担任BIM讲师,组织培训百余次。在谈起BIM培训工作时,他憨憨地笑着说:“分享的过程也是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对自己更有莫大的帮助。”

  几年来,姜南岸参建项目获得首届全国水利行业BIM应用大赛“金奖”,中国建筑业协会建设工程BIM大赛“三类成果”奖,个人发表BIM相关论文5篇,参与实用新型专利研发2项,一航局BIM建模技巧3项……“我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年对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与技巧做好总结与分享。我需要在这条路上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我希望我在BIM技术上能做的更好,也希望能够帮助项目解决更多的问题。”姜南岸由衷地说道。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