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赓续钢铁血脉 不负时代之托——辽宁科技大学“非凡十年·教育巡礼”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7月29日 15:41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29日电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聚焦内涵建设、聚焦服务地方、聚焦内部治理,不断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年间,全校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发展答卷、一份开拓创新的拼搏答卷、一份齐心协力的奋斗答卷。

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党建合力

  十年来,学校党委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党建与思想领航工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深融合、强功能、聚人心、促发展”为理念,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推动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关键少数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先锋寝室工程,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选派17名党员干部到基层企业挂职锻炼,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选派51名党员干部参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学校获评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创建校内巡察体制机制,成为由省委巡视办正式批复备案的首批高校单位。学校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获评辽宁省“雷锋式”学校,“暖风”郭明义爱心团队指导教师曲文泉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吴大伟等5名同学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辽宁省大学生道德楷模”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实现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学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

锚定内涵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全力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高标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建立健全支持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条件保障水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课程思政载体形式,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日常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载体,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深入学生群体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开展“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跟着郭明义学雷锋”品牌文化创建工作;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多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项;与新华网签约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10门优秀课程投放“新华思政”平台展示;推进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合作共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99722”量化考核办法在全国思政骨干培训班作经验交流;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获评全国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以文化人·以体育人”体育课程思政公开课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筑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全面实施“人才培养筑基工程”,始终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专业结构体系。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省本科教学成果奖68项。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等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59门,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学校获评省级转型发展示范高校,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1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178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国际级奖项121项、国家级奖项1562项,在 《2017-2021 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前 300)》中,位列全国 236 位、省内第 10 位。实施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主体的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313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660项,申请专利成果302项,大学生科技园创业企业54家。通过十年的努力,学校人才培养核心地位更加巩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坚持一流打造,全面实施“一流学科打造工程”,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以化工、冶金、控制、材料等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不断强化学科特色发展,加强学科建设,优势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建立学科交叉发展机制,围绕学科——平台——项目——团队——人才“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培育学科增长点,与现有优势学科相互关联,形成优势学科群,学科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成果发布会

深耕科技创新,倾情服务地方

  学校始终坚持为冶金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面向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钢铁材料绿色制造,主动融入辽宁“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格局,不断完善科技工作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服务地方发展成效显著。化工学院胡知之教授团队研发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膜,作为“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的关键组件材料,与探测器一同飞向月球和火星,破解了国内在高端聚酰亚胺和宽幅CPI薄膜生产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打破了国外在该高端电子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垄断。材冶学院臧喜民教授参与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成果实现了我国电渣技术历史性跨越,在国内多家企业得到应用。材冶学院李先春教授团队研发的高温工业炉窑高效低氮燃烧技术实现转化应用,在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新疆八一钢厂先后完成了中试和产业化。学校粉末冶金研究所与企业合作进行废钢熔炼水雾化铁粉生产试验,改造老旧生产线,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由小钢厂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跃升。

化学工程学院胡知之教授团队

材料与冶金学院臧喜民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年间,学校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重大科技平台29个,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计划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223项,科研经费10.04亿元。获得各类科技奖项246项,授权专利1527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0余篇,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与营口、辽阳、盘锦、中冶焦耐、鞍山七彩化学等地区和企业开展全面合作,科技园累计销售收入69.97亿元,培育上市公司5家。与奥克集团开展的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成为近年来我省高校最大的成果转化项目,总投资额4亿元。2017、2019年学校成果转化率跃居省属高校首位,2019年、2022年入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百强”。2021年,“5G用高性能覆铜板电绝缘材料”项目,荣获2021年中国(武汉)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一等奖。技术转移中心2015年获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20年考核评价结果为良好,在全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中排名第34位,在辽宁省2020年度技术转移机构绩效评价工作中获评优秀(A类),位列全省高校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第3名。入选科技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经过十年的努力,学校赋能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科研能力实现新跃升。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效能

  十年间,学校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内部治理体系,修订《辽宁科技大学章程》,进一步规范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启动运行公用房屋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强化绩效考核与评价,推进二级单位开展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改革。加强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完善“双代会”制度,保证教职工充分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力,学校获评“辽宁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广并使用新OA办公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显著提高。2020年,学校开展“制度大起底”专项工作,对全校各类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共梳理校级制度526项,逐步形成了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科研、人事人才、学生工作、校务综合等6大类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治校制度体系。2021年,修订《辽宁科技大学章程(2021年修正)》,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根本制度统领,以670项校级层面制度为重要制度支撑,474项直属各单位制度为基础制度保障的“三维制度体系”,学校治理结构更加完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回首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所有辽科大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全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辽宁科技大学将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用行动回应新时代,用实干把握新机遇,用奋斗开启新征程,瞄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总目标,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