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阜新:书写生态建设的时代答卷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6月04日 10:05

  在参与经济转型的伟大实践中,阜新市民沐浴阳光雨露,感受越来越好的城乡环境;在营造蓝天碧水净土的环保行动中,转型的内涵不断扩容,转型升级的成果得到充分展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转型振兴,改善生态,这两个词汇在阜新发展建设中融汇,共同指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这是转型振兴的题中之义。今天,阜新市上下通过持续完成生态建设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的生态答卷,成为阜新向国家提交转型答卷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美丽家园:增添一抹新绿抚平“地球伤疤”

  今年3 月,阜新市成功入选全国20 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今年4 月,阜新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暨春季植树造林启动仪式在草长莺飞的彰武德力格尔草原举行。

  作为“国字号”项目之一,阜新市以示范引领为重点,在工程管理、苗木选育、科技支撑、碳汇交易、投融资机制等方面探索,在科尔沁沙地南缘筑起一道“绿色长城”,肩负起为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绿化打样的重担。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十山九秃头,风起黄沙飞。”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深入科尔沁沙地腹地,口口相传的民谣,诉说着往日的风沙之害。据测算,6级风1.5小时就能从彰武到达沈阳。

  实干,实干!绿化,造林!植一棵树、造一片林、筑一道屏障、增一抹绿意。生态阜新,崛起正当时。

  当白花花的沙坨子被青草覆盖,当荒山秃顶被绿树掩映,阜新人民用双手让家乡绿起来、富起来。2018年以来,沈阳的大气降尘量下降了8.6%。

  依托“三北”防护林、中央补贴试点造林、退耕还林、200万亩经济林、沙化草原治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系列重点工程,以及全力推进全市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经济转型以来,阜新地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840万亩以上、治理沙化草原150万亩以上。

  在深入开展造林绿化的同时,另一个抚平“地球伤疤”的行动从未停止脚步。

  初夏,阜新高德矸石山公园被婉转的鸟鸣与热辣的舞曲唤醒,周边居民来此休闲、健身,呼吸“天然氧吧”制造出品的清新空气。

  高德矸石山,曾是阜新煤矿的排矸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自燃,矸石山通体被烧成褚红色,远远看去如同火焰山。太平区高德社区和水泉镇高德营子村3000余户居民就住在“火焰山”脚下,最近的房子离矸石山只有50多米。

  从2013年开始,阜新市启动高德矸石山治理工程,通过土地平整、客土、绿化,栽下5万余株旱快柳、刺槐、火炬树,播种36万平方米紫花苜蓿和波斯菊,恢复城市绿地景观带0.5平方公里。昔日烟尘弥漫、满目疮痍的矸石山,变成绿荫匝地、百花飘香的好去处。

  据统计,阜新矿区有20个沉陷盆地和2个露天矿坑,240多座各种类型的矸石山。2005年5月31日,海州露天矿闭坑后,留下长4公里、宽2公里,相当于38个北京故宫面积的巨型矿坑。残煤自燃、地表沉陷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频发,海州露天矿成为市区空气污染的“元凶”和地质灾害策源地。

  如今,海州露天矿留下的“地球伤疤”变身国家矿山公园。昔日喷烟冒火的北帮,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已有数万株树在此扎下了根。尤其令人期待的是,海州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届时,海州露天矿将变成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蓄能电站、风电、光伏、火电设施遍布其间,休闲观光区、科创区、商业区星罗棋布,这座硕大的废弃矿坑将变身产业高地、商业宝地和休闲胜地。

  在新邱露天矿,利用废弃矿坑建成越野赛道,进而开启了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的恢宏建设。

  面对沉陷区占全区总面积2/3的严峻现实,清河门区在开发利用上做文章,一手建设皮革、光伏等接续替代产业,一手打造邢家屯水果、三道壕韭菜等绿色食品品牌,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做新时代“愚公”,全面开展矿山综合治理,让过去的“看不见”,发展到现在的“看不够”,成为阜新生态建设成就的最好诠释。

  改善生态:打造蓝天、碧水、净土

  当下的阜新,曾经的“灰”“黑”色调被天蓝水碧所取代。

  近年来,在“生态立市”思想指引下,全市上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视为经济转型的第一立足点、第一增长点、第一竞争点,当作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第一工程、第一民生,全情投入加油干。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阜新持续打好蓝天、碧水、青山保卫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21年,阜新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1天,同比增加15天;全市8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为100%。全市的大气、水环境质量不断刷新历史最佳,辽西北生态屏障更加稳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阜新市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全市通过实施整治、开展考核,制订“作战图”,按指标要求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全力攻坚。截至2021年底,阜新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上升至85.2%,达标率逐年上升;PM2.5平均浓度为34.3微克/立方米,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近十多年来,全市未发生酸性降水,全市降尘量下降至9.6吨/平方千米·月。

  全市水环境质量改善同样交上优异成绩单。原来两条主要污染河流——细河和养息牧河水质均实现历史性突破,结束了重度污染状态,达到良好水质状态。去年,阜新市制订《阜新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仅2021年,阜新市就完成细河流域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流域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控管理。细河治理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候选名单,柳河协同治理保护与发展入选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流域名单,翻开了阜新市水环境治理新的一页。

  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扎实有序推进。近年来,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单元、畜禽养殖场周边、饮用水源地周边土壤状态总体呈优。2017年完成的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显示,阜新市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部为优先保护类。去年以来,阜新市由生态部门牵头,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推进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全市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有效防范和化解土壤污染隐患,取得显著成效。

  在广大农村,阜新市深入推进以垃圾、污水、畜禽粪便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治理。2017年以来,全市积极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在19个行政村建设了51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100多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2021年末,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完成比例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减少1.0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46%,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率为达到94.89%,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为100%,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100%。广大农民沐浴阳光雨露,感恩生在伟大的时代。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这道转型“必答题”上,阜新有力作答。

  多元发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2020年9月,一个名为《梦境·阜新》的摄影展在玉龙湖畔吸引了市民的目光,人们在每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中,看到了阜新作为“煤电之城”的前世,也看到了风车林立、太阳能板遍地的今生。

  一个全国闻名的能源型城市,怎样延续着“能源城”曾经的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新型能源作为促进生态保护、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的重要课题,在开展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今年4月16日,远景能源阜蒙县平安地风电场项目首台风机正式吊装,标志着这一风电项目完成重大节点目标。在阜新发展新型能源产业的进程中,这样的喜讯频传。

  阜新多风,光照充足,处于全球风光资源的“黄金带”。这成为我们发展风光产业、加快迈向低碳城市的重要资源禀赋。一方面抓好生态治理,一方面培育新型能源,阜新市在开展生态建设上多元发力、“ 风光无限”。

  党的十八大以来,阜新市发展风电、光伏产业的进程加快,实现了由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的转变,至202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达到16家,总装机容量达236万千瓦。

  在发展风电产业上,至2021 年末,阜新市风电并网达249.5万千瓦,规模居全省首位。

  仰望阜新风电的新高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以及政府与企业的良好互动。

  2010年,阜新市在全国首开先河,成立新能源局,通过体制建设来支持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资金、政策的涌入及相关工作的快速推进。目前,阜新市辖区内测风点密集度居全国首位,为全市风电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加快发展风电产业的同时,全市光伏产业快速起步。

  2019年,国家能源局宣布新能源进入平价时代后,阜新市积极向省争取新能源指标,当年即争取到50万千瓦平价光伏发电指标。

  近年来,阜新市的平价光伏发电项目充分整合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矸石山等闲置土地资源,采取“光伏+ 农业”“光伏+土地治理”等复合模式,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修复新路。

  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生态保护,阜新市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破题,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大处着眼,即肩负维护“五大安全”的使命,在当好能源安全支撑点的同时,为地球减负,让能源更“绿色”;从小处破题,即大力发展碳汇经济和清洁能源,全力守护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在新邱区,运煤小道成了越野赛道。从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挖下第一锹土开始,退休矿工郑百里就用相机全程记录了百年矿山的新变化。

  翻看这些照片,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短短几年时间,废弃矿山发生蝶变,旧貌换新颜。

  就在新邱区的露天矿坑里,去年7月17日、18日,草莓音乐节成功举办,独一无二的矿坑音乐感受引发乐迷追捧。门票被一抢而光,收入达1100万元,还直接带动住宿、餐饮等行业收入近5000万元。网络点击量两天超过2100万次。

  草莓音乐节的大获成功,让阜新一夜之间找回昔日的荣光。而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依托矿山资源举办,给我们带来启示:看似废弃的资源同样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完全可实现有机统一,推进资源多元再造是资源型城市在新时代活力迸发的高效方式。

  清洁取暖在阜新农村逐渐成为时髦的取暖方式。去年冬,阜蒙县东梁镇吐呼噜村村民张久利扒掉了煤炉,安上“光热+绿电”清洁取暖系统,过了一个惬意的暖冬。

  像张久利一样,越来越多的阜新农民向往告别烟熏火燎,迈向清洁取暖。而随着阜新市清洁取暖工作不断引向深入,这样的愿景一定会成为现实。

  “十四五”时期,阜新市将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锁定“双碳”目标,探索新能源主导降碳、生态辅助汇碳的碳中和实践路径,构建具有阜新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改善生态环境是始终的课题,必将在创建“两个示范市”的新征程上开启新纪元,使绿色成为阜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的最亮丽底色!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