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老李”的第40个春运

本站 杨 丽 关贺贺 王 强

  “这里的限界水平值是1750mm,与标准值一样,去下一个点测量。”在松原站,一个四人小队在站台下拿着仪器测量着站台与轨道钢轨的距离,其中一个瘦弱的职工跟工友们说道。

图1为李德斌读取高铁站台限界测量值 关贺贺摄
图1为李德斌读取高铁站台限界测量值 关贺贺摄

  这个瘦弱的职工叫李德斌,今年58岁,是中国铁路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房产段松原车间职工。今年春运,是他的第40个春运。但不为人知的是,在这个瘦小的身躯中,演绎着春运坚守的别样故事。

图2为参加过四十年春运的李德斌 王强摄
图2为参加过四十年春运的李德斌 王强摄

  身患重疾却依然是维修工作的顶梁柱。

  李德斌一直是一个好强的人,他自豪的跟我们介绍到“82年开始,只要我参加的集团公司的比赛,就没拿过第二,四十年来,所有的机车车辆限界我都分毫不差的掌握,现在的高铁站台限界测量工作我更是轻车熟路。”

图3为李德斌测量高铁站台雨棚高度 关贺贺摄
图3为李德斌测量高铁站台雨棚高度 关贺贺摄

  2016年,李德斌被确诊为肝癌。长期的病痛折磨使他暴瘦了40斤,然而,他并没有被病魔击垮,更没有用消极和颓废耗日子,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图4为李德斌现场使用自动化限界测量仪 王强摄
图4为李德斌现场使用自动化限界测量仪 王强摄

  “李德斌是我们车间技术最好的,他测量过的数据我们放心,现在是春运,所有动客车径路的高铁站台限界测量他都主动要求参加测量,这也给我们得工作减轻了分担,也为春运期间的行车安全提供了巨大的保障,有时候也劝他别太累了,毕竟身体不太好,但是他却总是摆摆手继续工作。”松原车间主任梁小龙说道。

图5为李德斌与工友们测量高铁站台限界值 关贺贺摄
图5为李德斌与工友们测量高铁站台限界值 关贺贺摄

  春运开始后,由于检修任务非常重,他几乎每天7点就到单位,把车间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每天作业的工具,早早的在点名室等待工友们的到来。春运期间,由于车间人手紧张,车间司机缺乏人手,作业地点一般距离车间较远,没有司机就不能保证人员运送问题,这成为了车间的老大难问题,李德斌主动找到车间主任说道:“听说现在车没人开。我开私家车好多年了,驾驶经验还是挺丰富的,要不就我开车。”看到车间主任面露难色,他又说道:“放心,开车是开车,工区的维修工作我还干着,两不耽误,你看行不行?”就这样,老李的每个春运都忙的不可开交。

图6为李德斌与工友作业完毕后与长白铁路绿巨人相遇 关贺贺摄
图6为李德斌与工友作业完毕后与长白铁路绿巨人相遇 关贺贺摄

图7为李德斌检查自动化限界测量仪电路板 王强摄
图7为李德斌检查自动化限界测量仪电路板 王强摄

  坚守四十载倾尽全力保障安全。

  站台限界测量是不为人熟知的工作,这个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站台倾斜等站台发生位移变化侵入行车限界造成行车安全,一旦侵入限界,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此项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春运期间,长春房产段的职工们更是要加强测量频次和精度,全面确保安全。

图8为李德斌在自家阁楼内设置工作间研究自动化限界测量仪 王强摄
图8为李德斌在自家阁楼内设置工作间研究自动化限界测量仪 王强摄

  老李在工作中发现限界测量仪在使用上有很多弊端,手动站台尺的精准度在人工测量时容易发生误差,引入的自动化限界测量仪又存在解决仪器在强光下红外线反射能力差、白天不能使用的问题。对高铁站台限界测量带来了很大困难。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丝毫不放弃对工作效率和质量的追求,没有研究地点就在自己阁楼上建立了工作台开始进行改造,通过查阅资料、潜心研究后建设性地提出了使用激光反射雷达的方案,并对雷达提出了选型建议。厂家为此专门为车间的测量仪进行升级改造,一举解决了使用限制的大难题。这个成果在春运期间,大大提高了测量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杜绝了高铁限界侵限的风险,保障了春运万千旅客的平安。

  老李的春运路是一段传奇,他始终坚守这自己在铁路事业上的初心和使命,虽然身患重疾,但怀揣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广大旅客负责的热情,在安全舒适平稳的春运路上,不断的奋斗着。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